根据区《关于在全区推进“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的实施方案》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和其它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公司编制了“1+3”安全监控体系工作实施方案。 “1+3” 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的主要内容是:“1”:是指一个方法,即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控制法;“3”:是指三种机制,即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动态管理机制、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持续改进机制、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系统评价机制。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全员参与,群众性和专业性相结合,有限地防止各种不安全因素与行为,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根据文件要求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分管副总经理为副组长,各工厂、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1+3”安全监控体系领导小组,形成总经理、分管副总经理、分管部门、工厂长、科长、岗位员工五级监控网络体系,旨在推进安全监控工作的开展。“1+3” 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的实施时间为学习动员阶段:2010年3月;全面隐患排查阶段:2010年3—4月;组织实施阶段:2010年4---11月;总结提高阶段:2010年12月。主要工作重点为:一、1、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排查;2、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分类分级;3、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分级监控;4、监控过程的检查与考核。二、建立“三图五卡” :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示意图;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组织网络图;“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流程图;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卡;事故隐患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卡;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整改卡;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应急周知卡;岗位告知卡(牌)。
公司要求各部门、工厂要高度重视“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的工作,落实责任,结合事故隐患排查工作重点排查部门工厂存在的各类事故隐患和危险源,通过排查,落实到人,加强整改。同时要通过开展“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工作活动,牢牢抓住“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安全生产切入点,从危险源头确定,形成完善的事故隐患与职业危害控制方法,把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置于在控、可控的状态,实现公司生产的安全运转。要突出全体员工参与,致力群防群控,形成生产安全共建共享机制,使员工真正成为安全生产的参与者、安全环境的建设者,实现公司安全生产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要突出现场管理,注重安全规范的提升,着力实现风险控制点的规范化管理,形成完整的“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要突出基础建设。结合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进一步落实对危险源(点)的控制,实行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全面全程全方位监控,不留死角和盲区。